2023-10-16 05:44:13 | 高校路线网
1、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城乡规划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2、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工程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3、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4、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金融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5、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6、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7、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8、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9、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木结构建筑与材料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0、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环境工程(不招色弱、色盲)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1、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林学类(林学、森林保护、智慧林业)(不招色弱、色盲)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2、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不招色弱、色盲)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3、南京林业大学在辽宁的生态学(不招色弱、色盲)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专业名 | 省份 | 年份/批次 | 计划人数 | 选科 | 科目类型 |
---|---|---|---|---|---|
生态学(不招色弱、色盲)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不招色弱、色盲)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林学类(林学、森林保护、智慧林业)(不招色弱、色盲)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木结构建筑与材料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金融工程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物联网工程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工程管理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城乡规划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环境工程(不招色弱、色盲) | 辽宁 | 2022/本科批 | 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物理类 |
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金融工程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物联网工程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生态学(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工程管理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城乡规划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环境工程(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物理类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辽宁 | 2021/本科批 | 4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物理类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态学)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电子信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林产化工、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林学类(林学、森林保护、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技术)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城乡规划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土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4 | - | 理科 |
金融学类(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农林经济管理)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4 | - | 理科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 | 辽宁 | 2020/本科批 | 4 | - | 理科 |
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木材科学与工程(木结构建筑)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林学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金融工程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生态学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工程管理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城乡规划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环境科学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 辽宁 | 2019/本科批 | 4 | - | 理科 |
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木材科学与工程(木结构建筑)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林学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工程管理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城乡规划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环境科学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4 | - | 理科 |
机械类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4 | - | 理科 |
社会工作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文科 |
日语 | 辽宁 | 2018/本科批 | 2 | - | 文科 |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紫金山麓、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学校秉承“诚朴雄伟,树木树人”校训精神,弘扬“团结、朴实、勤奋、进取”优良校风,以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为宏伟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步履不停,躬耕不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1个学院(部)。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8500余人。
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林业工程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0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业工程、林学2个学科获评A+、风景园林学获评A-,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现有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机构排名前1%。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置本科专业69个,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4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2个。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江苏省首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现有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2项。在第七、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共获国赛金奖11项,银奖5项,铜奖11项。学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余人,博士生导师263人,具有高级职称1076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及特聘国内外院士9名,其他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省部级教学名师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430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7个。
学校充分发挥林科优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课题3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8项,国家“优青”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SCI 论文数量年均增长72%,ESI高被引论文230篇;授权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59%,审定良种42个,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6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56项、人文社科类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中国优秀专利奖4项。建有“林木遗传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方现代林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余个。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智库等智库建设成果丰硕,研究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批示30余份、被国家及省部级政策采纳采用15份,持续发布《生态林业蓝皮书》和《生态文明绿皮书》。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作为全国最早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林业院校之一,每年接收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攻读学位或进修学习,是首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十三五”以来,先后与20多个国家或地区百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是江苏省首批具有外事自主审批权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开展中文教育和中国文化交流;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联合开展长短期学分互认访学项目等。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等海外实习实践项目等。
学校占地面积10244.1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实习林场占地4876亩,淮安校区占地500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575亩(白马新校区占地1971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36.15亩。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总量238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学校按照“数据赋能,创新驱动”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构建了校区全覆盖高效运行的IPv4/IPv6双栈一体化网络。高校路线网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引领、协调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力培育高素质人才、开展学术创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文化,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世界高水平大学,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
一、南京林业大学联系电话南京林业大学联系电话:025-85427320,400-9281115二、南京林业大学简介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紫金山麓、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
一、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联系电话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联系电话:024-31679902,024-31679907,024-31679909,024-31679912二、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简介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坐落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共和国装备部”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沈阳市。学校由辽宁中医药大学于2001年7月创办,以培养中医药类
一、辽宁大学联系电话辽宁大学联系电话:024-62202299二、辽宁大学简介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
一、辽宁职业学院联系电话辽宁职业学院联系电话:024-72860888,024-72860999二、辽宁职业学院简介辽宁职业学院是一所致力于服务区域性现代三次产业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高职院校、“兴辽卓越”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始建于1956年,时名辽宁省蚕业学校,1980年更名为辽宁省铁岭农业学校,2003年独立晋升为铁
一、北京林业大学联系电话北京林业大学联系电话:010-62338216,010-62338222二、北京林业大学简介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历史积淀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
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电话:0417-7020038,0417-7022166二、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农林牧渔专业大类为主体的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为现名。七十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系电话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系电话:0773-3975046,0773-3975000二、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介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自治区、市共建,以桂林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坚定以培养优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办学方向,坚持做优
一、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联系电话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联系电话:024-72230333,024-72230555二、辽宁工程职业学院简介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崇德尚技励志笃行”的校训,传承“严谨治学知行合一”的校风,弘扬“诚信明礼勤学精技”的学风,着力提升技能人才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强烈社会
2023-10-27 17:21:00
2023-10-28 11:41:57
2023-10-26 20:24:15
2023-10-15 08:08:44
2023-10-13 23:18:31
2023-10-10 14: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