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信息 > 正文

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

2024-02-11 13:38:35 | 高校路线网

今天高校路线网小编整理了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

红军长征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二十二英雄的荣光;
但是红军面临着前有堵兵,后有追兵的困境,必须夺得生路;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湘江之战;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

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

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

175

评论(13)

分享

举报

lwllyllwllyl
2021-03-24

关注

展开全部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

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评论

分享

举报

ehfjj2578
2020-09-17 · TA获得超过186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

4

评论

分享

举报

位建白pQ
2021-03-24

关注

展开全部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

2

评论

分享

举报

巡回中国
2015-07-15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飞夺泸定桥,二十二英雄的荣光;
但是红军面临着前有堵兵,后有追兵的困境,必须夺得生路;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湘江之战;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5

评论(1)

分享

举报

123下一页>

其他类似问题

  • 2007-12-11长征中红军的英雄事迹有些什么30

  • 2007-01-27长征中的英雄事迹91

  • 2011-09-14在红军长征中有那些英雄人物?446

  • 2006-09-07红军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故事)1105

  • 2016-10-21长征里的英雄人物及主要事迹70

  • 2006-04-15长征中的英雄故事有哪些?78

  • 2012-04-01有什么长征英雄事迹?349

  • 2015-12-09长征中有哪些英雄100~300字(故事)4

  • 更多类似问题 >

    特别推荐

  • 北斗七星和北极星都是什么星星?

  • 植物们为了交配有多损?

  • 微生物组与呼吸道健康有何联系?

  • 反物质都在哪?

领取奖励

我的财富值

--

去登录

我的现金

--

去登录

做任务开宝箱

累计完成

  • 0

  • 个任务

  • 10任务

  • 50任务

  • 100任务

  • 200任务

  •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新手帮助

  • 如何答题

  • 获取采纳

  • 使用财富值

  • 玩法介绍

  • 知道商城

  • 知道团队

  • 合伙人认证

  • 高质量问答

  • 投诉建议

  • 意见反馈 高校路线网

  • 账号申诉

  • 非法信息举报

  • 北互法律服务站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1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

武亭,朝鲜人。长征出发时任第一纵队第三梯队司令员。黎平会议后,部队整编,武亭调任红三军团炮兵营营长。
近来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把法国传教士阿·勃沙特也列为参加长征的外国人。勃沙特算不算参加了长征,首先应看他是怎样到长征队伍中去的,是不是红军队伍的一名成员。据有关资料介绍:"1934年10月,身为贵州镇远教堂的英籍牧师鲍斯哈特(即勃沙特)及贵州旧教堂的加拿大籍牧师A·海曼,因'间谍'嫌疑被西征入黔的红六军团扣留,嗣后并随红二、六军团行动,直到1936年4月12日......在云南境内将其释放。"勃沙特等被红军扣留"是由于一九三四年圣诞节一次草率的逃跑行动"。可见,勃沙特在红军队伍里是"被一根绳子拴在一起","非出于自愿"的。
当然,勃沙特被红军扣留期间,曾为红军翻译了一张法文版贵州省地图,做了点有益的工作,但不能因此牵强地把他列为与敌浴血奋战的红军队伍中的一员,更不能把"参加长征"这一无上光荣的经历加在他身上。美国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把勃沙特称为"长征队伍里的局外人"是比较恰当的。
综上所述,真正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仅在红一方面军里有:李德、洪水、毕士悌、武亭。除李德是欧洲人外,其他三人均为亚洲人。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16

评论

分享

举报

曦月95
2015-05-15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第一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三个: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

第四个: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

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

美国著名记者:其他红军将领可以找到对应的人物,毛主席无与伦比

"西安事变"发生后,范长江毅然决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通过陕西省主席邓宝珊的介绍,到杨虎城的公馆见到周恩来,周恩来同意他去延安采访。1937年7月9日,在博古和罗瑞卿的陪同下,范长江到达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为他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范先后见到了林彪、廖承志、朱德等人。当晚,毛主席在他工作的窑洞里会见范长江,长谈至次日黎明。

范长江对毛主席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书生外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亮'山人'的派头,而谈吐之持重与音凋,又类似村中学究,面目上没有特别'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一点。"

毛主席就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当时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表示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就是希望中国"走上宪政之路,以民主求统一、和平。和平统一之后,始可以言抗战。故为实现民主政治,共产党可以放弃土地节命、苏维埃和红军的名义。中国将来当然会成为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但是共产党不放弃工农生活之改革运动。"

范长江向毛主席提出,希望留在陕北,一面学习,一面搜集资料,准备写书,介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和事迹。毛主席却建议范长江立即回上海,利用《大公报》的影响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范长江听从了毛主席的劝告,他告辞时,天色已经发白。他稍稍休息了一下,匆匆南返,日夜兼程回到上海,写出《动荡中之大西北》一文。此文送到国民党新闻检察机关审查,被要求缓登。《大公报》副总编辑兼总经理胡政之却决定违检一次,2月15日,全文见报。此时正逢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这天的《大公报》送到南京,蒋介石看到上面全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声音,与蒋介石的报告形成鲜明对比,大发雷霆,怒斥《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认为范长江的文章是替共产党作宣传,《大公报》不应当发表。

史沫特莱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包括斯诺夫妇、马海德、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友人,大多是通过史沫特莱的介绍才开始了解中共和红军,然后经她的帮助去陕北的。史沫特莱热情如火,但与人相处往往不融洽,以致交往都不深,茅盾曾这样说史沫特莱:"认识她就好像我看到一颗流星高高地悠然滑过天空,随即很快消失。"

1936年9月,史沫特莱接受在西安与张学良长期联络的红军代表刘鼎的邀请,来到西安养病。当斯诺10月从陕北苏区返回西安时,她与斯诺见面井共餐。共餐地点是德国牙医冯海伯大夫家,玛海伯是史沫特莱向红军提供药品的一个中转人。从1937年到1942年,史沫特莱组织多方力量向陕北提供药品。共餐的还有丁玲,丁玲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来逃脱。丁玲当时已经准备前往陕北,临时住在冯海伯大夫家。在这场愉快的宴席上,斯诺讲述了他在陕北的见闻,让丁玲兴奋不已。

丁玲随后去了陕北,11月中旬,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保安的一孔大窑洞里举行欢迎丁玲的晚宴,毛主席、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凯丰、林伯渠、徐特立、邓颖超、李克农等人出席。后来,丁玲分别去毛主席、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的窑洞做客,还吃到了牛油,当时是保安最好的东西。

丁玲是到陕北的第一位作家,她在保安"总共只小住了12天",与长征到此的成仿吾,李伯钊等人筹备成立"中国文艺协会"这一"红色苏维埃第一个大型文艺团体"。11月22日举行正式成立大会,毛主席、张闻天、博古等参加并讲话。丁玲当选中国文艺协会主任,并恢复出版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

1936年11月24 日,戎装加身的丁玲随前方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等人北上定边。"西安事变"后,又随彭德怀、任弼时领导的一方面军南下,经甘肃前往三原前方司令部。

1936年12月,毛主席通过军用电报向前线发去了他填的一首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主席是编写这部书的发起人之一,指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在政治部成立编辑委员会,并亲自起草征稿信,号召参加长征的师团以上干部把"战斗经历 ,民情风俗奇闻轶事……择其精彩有趣的片断"写出来。共收到几千篇稿子。经过丁玲、成仿吾、徐梦秋等人的编撰后,全书洗练,简洁,没有浮泛之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形神兼备的人物,塑造出色彩鲜明的性格。这木书文体朴实无华,语言鲜活异常,一直到2006年,经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研究红军长征极为珍贵的史料。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刘鼎的邀请下,史沫特莱通过设在西安的广播电台,代表张学良、杨虎城从其军队,每晚用英语德语向外界报道书变过程、兵变部队的主张,从西安发出推动统一战线和杭日战争的声音。这些报道给南京政府施加了很大压力,也使美国外交官大为光火。

1937年1月,史沫特莱在刘鼎等人的帮助一下,乘一辆从西安开往延安的军用卡车,来到延安。在延安。史沫特莱与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和彭德怀等人进行了多次交谈,手提式打字机一直响到深夜。她原本以为朱德是个"坚强英勇、脾气暴躁的"革命者",见面后却发现,朱德"五十多岁了,相貌和蔼可亲,额角布满皱纹。他看起来确像红军之父。他满面春风,连连对我说欢迎,并向我伸出了双手:我用双臂抱住他的脖子,在他的脸颊左右亲了一下"。后来,她与朱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征得朱德的同意,撰写了他的传记。

她称周恩来是一位学识渊博、阅历深广,毫不计较个人的安福尊荣,权力地位的卓越领导人。在她眼里,毛主席穿着一件带补丁的大衣,个子瘦高,前额宽阔而突出,具有风流倜傥的气质,总是流露出个性刚强、睥睨一切、当机立断的性格。同许多引述马恩列斯的经典原话发表三四个小时长篇大论的领导人不同,毛主席以理论家闻名,但是他的理论植根于中国的 历史 和战场经验。在史沫特莱看来,其他红军将领都可以在别的国家找到与他们的对应的人物,只有毛主席无与伦比。

3月1日,毛主席与史沫特莱谈话。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毛主席说:

关下对三民主义的态度问题,毛主席说:我们老早就是不仅信仰共产主义,而同时也信仰过三民主义的。不然,我们为什么在1925至1927年能够加入国民党呢?我们党中曾经有若干人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及省党部委员,我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的任务是必须为真正实现革命的三民主义而奋斗。这就是说,对外抗战求得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民主自由,求得建立普选国会制、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与改善人民生活、求得解除大多数人民痛苦的民生主义。这样的三民主义与我们现时政纲,井无不合,我们正在向国民党要求这些东西。至于我们还信仰共产主义,那是不相冲突的,孙中山先生在世时曾经同意我们同时信仰共产主义。只要当前革命政纲取得一致,即构成了团结救国的基础,即可泯除一切猜疑,走上共赴国难的轨道。

史沫特莱问毛主席,是否会"放弃阶级斗争,而变成了民族主义者"。毛主席答:"共产党人决不将自己观点束缚于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面,而是十分热情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在阶级斗争问题上,我们主张从两方面努力,适当地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国际主义者,他们主张世界大同运动;但同时又是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者,为了保卫祖国,愿意抵抗日本到最后一滴血。"

史沫特莱问"对日作战是否已成为不可避免",毛主席认为"不可避免","德日协定之后,战争的威胁更加紧一步"。

其实早在1916年7月25日,年仅二十二岁的毛主席在给萧子升的一封信中,谈及国际局势时,就认为中日必有一战。信中谈到日俄签订侵犯中国主权的密约,提出要认真对付日本的侵略,注意"东事"。他说:"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感以纵横万里而屈于三岛,民数号四万万而对此三千万之为奴、满蒙去而北边动,胡马入中原,况山东已去,开济之路已为攫去,则入河南矣。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

1916年后的"二十年",正是1937年。毛主席当年的预言,成了现实。

毛主席很希望这篇谈话能公开传播出去,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待抗日的政治立场。3月10日,毛主席致信斯诺:"自你别去后,你现在谅好?我同史沫特莱谈话,表示了我们政策的若干新的步骤,今托人便寄上一份,请收阅,并为宣播。我们都感谢你的。"这篇谈话也在3月16日至4月3日的《新中华报》上,全文发表。

3月29日,毛主席又致信范长江。当时范长江连续在上海《大公报》上刊发了他的《暂别了,绥远》、《宁夏进入记》、《陇东术走通》等三万多字的长篇通讯,介绍陕北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毛主席给范长江的信中说:"那次很简慢你,对不住得很!你的文章我们都看过了,深致谢意!寄上谈话一份,祭黄陵文一纸,仪供参考,可能时祈为发布。甚盼时赐教字,匡我不逮。"

信中所说的《祭黄陵文》,是4月5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主席、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特派代表林伯渠参加祭黄帝陵时的民族扫墓典礼时的祭文。看来毛主席在3月29日前就已经写好了。

以上就是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高校路线网。
与“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相关推荐